在政策领导下,信息化建设围绕“五个一”工程,持续深入推进项目建设,信息技术在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。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时代进步的驱动,也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表现。
1.“多网”融入“一网”,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
信息化中心通过逐步改造与治理,将原分头运行管理的有线网、无线网、广播网、监控网络融入校园网。实现了与下一代互联网全面互联,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2.“多卡”到“一卡”,应用场景逐步丰富。
用“一卡”取代原来的各校区的热水卡、饮水卡、图书卡、门禁卡等十余种卡,实现了一张卡片全场景覆盖身份、消费、缴费、门禁、借还书等;用“虚拟卡”丰富“实体卡”。只需手机即可实现缴费支付和校园通行;打通全校各场馆的车闸与门禁系统,实现了全面联网和统一管控;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流水。
3.“多帐号”到“一号”,安全管理与用户便捷双丰收。
按照“大平台,中系统,微服务”的思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,推动数据融合。建成统一身份认证、信息门户、手机APP、数据中心等“智慧校园”基础平台;新建协同办公系统、人力资源管理平台、学生工作一体化平台、公寓管理系统,完善教务、研究生、科研、财务、资产等信息系统,并逐步上线了教室预约、工资查询、成绩单打印等小程序,用统一账号取代了原来30余套独立的账号,让师生凭一个密码通畅无阻的访问学校各个系统。
4.“多门”集成为“一门”,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。
按照让“数据多跑路,师生少跑腿”的思路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,力争实现师生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充分依托信息技术,规范办事标准、优化办事流程、搭建统一的校园事务总门户,有机融合现有各信息系统和业务条块,加速数据的交换共享,提升师生体验和获得感。
5.“手工填表”汇聚成师生“一表”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。
围绕“共享互通”的目标持续发力,逐一打通各业务系统。通过规章制度落实数据生产和管理责任;通过数据治理技术手段强化数据中心建设,修正错误项,补全缺漏项,逐步提升数据质量;加强互联,消除数据孤岛,实现教务、研究生、人事、科研、招生等主要信息系统的互联,一定程度减轻了老师们填表的工作量,为形成师生数字画像、建立双一流指标监测体系提供。
使用十牛智慧校园家校互动平台,节约家校,内部沟通成本,老师可在线发布内部任务、计划、总结,并指定接收范围,为学校内部沟通的专属平台,提高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,降低内部沟通成本。家长、老师可在线反馈学校管理问题,为学校建设提供改善意见,为家长、老师向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渠道。家长、学生进出校门,刷卡拍照,其他亲属和老师可实时接收到学生接送/考勤情况;老师可实时查询学生考勤情况,实现学生出勤智能化管理。教师一对多发送,高效传达通知公告,省时省力;学校自定义审核权限,有效规避不良信息传播;重要通知可选择“需要家长确认”选项,接收效果教师可通过确认反馈列表。
17324288400